比特币矿戏工生当挖南存指成一场生矿变死游
最近比特大陆推出S21系列矿机,作为一名观察矿业多年的老兵,我不得不感叹这个行业的残酷程度。就像当年iPhone颠覆诺基亚一样,S21对老款矿机的打击可谓是毁灭性的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很多矿场可能都撑不到明年减半那一刻。
矿工们的真实处境
每次看到那些还在用S19的矿场,我就想起十年前的网吧。当年那些配置落后的网吧,最终都逃不过倒闭的命运。现在的矿圈何尝不是如此?以目前2.8万美元的币价来看,许多矿场的账面都在流血。
但有趣的是,我发现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下,矿工们也不愿意大量抛售比特币。这就像渔民宁肯饿着肚子也要留着鱼苗,因为他们都在赌2024年减半和ETF带来的大行情。
算力军备竞赛的真相
记得2017年我刚入行时,一台蚂蚁S9就是矿场标配。那时候全网算力才几个E,现在动辄几十个E。我有个朋友在德克萨斯开矿场,他告诉我光是电费就占了运营成本的70%。
比特大陆最新推出的S21确实厉害,能效比达到惊人的16J/T。简单来说,这相当于把矿机的"油耗"降到了历史最低。相比之下,S19系列就像上个时代的产物。
残酷的成本账本
让我们算笔现实的账:一台S21每天能赚12美元左右,听起来还不错?但别忘了这还没算电费和矿机折旧。按照5年折旧来算,现在每挖一个比特币的全成本在1.6万到2.6万美元之间。
最可怕的是明年减半后,这个成本会直接翻倍。我认识的一个矿场主开玩笑说:"到时候要么币价翻倍,要么我们就得关门。"这话一点不夸张。
生存还是毁灭
看着这些数据,我不禁想起2018年的矿难。历史总是在重复,但每次都有新的玩法。现在的大矿场都在拼命升级设备,就像赌桌上的玩家不断加注。
在我看来,这轮洗牌过后能活下来的,要么是实力雄厚的大矿场,要么就是特别会精打细算的小矿工。普通玩家想入场的话,现在直接买币可能比买矿机更划算。
说到底,挖矿已经变成了一场资本游戏。但正是这种残酷的竞争,反而可能孕育出下一轮牛市的机会。毕竟,当最后一个坚持不下去的矿工离场时,往往就是行情启动的时候。
(责任编辑:挖掘)
-
当电影遇上区块链:Token2049现场见证文娱资产革命的震撼时刻
电影圈的老炮儿Jonah Greenberg站在Token2049的聚光灯下,眼眶微微发红。这位在好莱坞摸爬滚打二十余年的制片人,正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讲述着一个让他夜不能寐的梦想——用区块链技术重塑整个电影产业。"二十年前,拍电影是件纯粹的事,"Jonah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,仿佛在回忆与吴镇宇把酒言欢的日子,"现在?我们得先向那些根本不懂电影的投资人卑躬屈膝。"一个电影人的区块链救赎说实话,当我听到... ...[详细]
-
实体经济如何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?万向区块链老总陈斌的独到见解
记得去年9月在上海参加的那场区块链盛会吗?那天会场人头攒动,万向区块链总经理陈斌的一席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。他站在台上,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,却用最接地气的语言,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未来画卷。数字经济浪潮下的冷思考陈总一开场就抛出了个有趣的观点:"现在大家都在说数字经济,但你们有没有想过,光靠虚拟世界里的游戏装备、加密猫这些原生数字资产,数字经济的盘子能有多大?"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整理钱包时,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持有0-100枚比特币的"小鲸鱼"们正在悄悄增加,占比已经突破40%大关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底大户们疯狂抛售的场景,仿佛就在昨天。说实话,每次看到这些数据变化,都让我想起菜市场里大妈们抢购打折菜的画面——有人急着抛,有人忙着捡。大资金出走背后的市场密码说来也怪,自从七月份比特币跌破3万美金心理关口后,那些持币超过100枚的"巨鲸"们就像被海浪冲走的贝壳,一个接一个... ...[详细]
-
Celo生态面临重要转折:Polygon CDK方案能否成为最佳选择?
在区块链世界,平台迁移就像是一场精密的器官移植手术——既要确保新环境的兼容性,又要保留原有的生态功能。最近,Celo这个专注于移动支付的公链陷入了甜蜜的烦恼:到底该选择哪条技术路线来实现向以太坊L2的华丽转身?两条技术路线的博弈记得第一次了解Celo的迁移计划时,我还以为他们会毫不犹豫选择Optimism的OP Stack方案。毕竟,这就像选择一条大多数人走过的登山路线,风险相对可控。但Polyg... ...[详细]
-
这阵子JPEX交易所的日子可不好过。这家总部设在迪拜的加密交易平台最近摊上大事了,不仅遭遇流动性危机,还被迫提高了提现门槛。9月17日的一则官方公告里,JPEX把锅甩给了香港监管部门和几家"不厚道"的做市商。资金冻结引发连锁反应JPEX在公告里大吐苦水,说某些香港机构给他们穿小鞋,加上负面消息满天飞,结果导致做市商"翻脸不认人",直接把资金给冻结了。这些做市商要求提供一堆材料才肯谈判,搞得他们现金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每次看到SEC又对加密行业出手,我都不禁感叹:这次又轮到谁倒霉了?在芝加哥举行的证券执法论坛上,SEC加密资产和网络部门的"掌门人"大卫·赫希的一番话,让我深感这个冬天对加密行业来说可能会特别寒冷。追查不会停止,目标不只交易所赫希的表态相当直白——SEC正在磨刀霍霍,准备对更多加密交易所和DeFi项目采取行动。要知道,这个部门去年可是让Coinbase和币安吃足了苦头。但有意思的是,他提到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区块链行业的分析师,我最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:"ZkSync的空投什么时候来?"说实话,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忍不住想笑——这就像在问一个赌场老板什么时候会主动把筹码分给赌客一样天真。第一回合:谁才是真正的"庄家"?让我们先聊聊这场猫鼠游戏。从去年Arbitrum空投引爆市场后,我就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大批"撸毛党"像蝗虫一样涌向ZkSync。他们在X(原推特)上疯狂晒交易记录,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个浸淫加密领域多年的观察者,我见证过太多昙花一现的项目。但比特币始终像一个沉默的巨人,稳坐价值存储的宝座。有趣的是,这个5000亿美元规模的庞然大物,在DeFi浪潮中却像个局外人。直到Stacks的出现,才让我看到了比特币生态真正爆发的可能。比特币的困境与转机记得2017年那波牛市,我亲眼目睹比特币网络拥堵到令人发指的地步。一笔转账要等上几个小时,手续费动辄几十美元。当时我就想:这哪是"数字... ...[详细]
-
2025年8月3日:加密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,机构持仓动向引发热议
今天一早,韩国资本市场就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。作为AR领域的领军企业,Bitmax这家KOSDAQ上市公司又一次用行动证明了他们对比特币的坚定信念。说实话,当看到他们又增持了56枚比特币时,我一点也不意外。这个从去年就开始布局数字货币的传统科技公司,如今已经成为韩国上市企业中的比特币"囤币王",500枚的持仓量着实令人刮目相看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美国比特币ETF的持仓数据刷新了我的认知。127万枚比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冒出这个疯狂想法时,自己都觉得有点荒谬。那天深夜,我正和ChatGPT聊着无聊的技术问题,突然想到:要是让这个AI自己发个币会怎样?就像看着自家宠物猫突然会做饭一样不可思议。但事实证明,在这个疯狂的时代,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。从异想天开到现实刚开始我完全是个愣头青。记得第一次尝试时,AI给我搞出个"蓬松独角兽币",那感觉就像让一个小学生去设计金融系统。我意识到,要让AI真正懂得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