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活动 > 币的戏革密货命与技术衍游未来从T看加生品生态

币的戏革密货命与技术衍游未来从T看加生品生态

2025-09-26 16:42:51 [急报] 来源:数链汇聚

说实话,这次没去成Token2049真的特别遗憾。原本期待已久的"网友见面会"泡汤了,只能隔着屏幕看大家分享见闻。不过作为在投资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,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聊聊最近观察到的一些有趣现象。

衍生品:CeFi和DeFi的界限正在模糊

最近几个月有个特别明显的趋势 - 几乎所有新项目都在盯着衍生品赛道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ICO热潮时人人都想做交易所的场景。不过这次不一样,现在的衍生品DApp越来越像中心化交易所了。

你能想象吗?现在连邮箱注册、VIP会员卡、交易返佣这些CeFi的玩法都出现在了链上。我在测试某个新产品时,差点以为自己在用币安!但话说回来,这种趋同未必是坏事。当链上产品能提供媲美中心化交易所的体验,同时又保持区块链的透明和安全,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?

有趣的是,Friend.Tech的模式让我灵光一现。如果把社交金融的概念用在衍生品市场上会怎样?想象一下,顶级交易员可以发行自己的"股份",投资者通过持有这些"股份"分享交易收益。这不就是基金经理和LP关系的去中心化版本吗?

Ton生态:8亿用户的想象空间有多大?

Ton最近真的是火得一塌糊涂。我朋友圈里十个投资人九个在问:"Ton上有什么好项目?"说实话,这股热情让我既兴奋又担忧。

记得去年第一次用Ton钱包时,我就被它的流畅度惊艳到了。但问题是,Telegram那8亿月活用户真的会买单吗?从我们接触的项目来看,目前Ton生态还处在早期复制粘贴阶段。那些期待中的"杀手级应用",恐怕还得再等等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光是一个内置钱包就能让整个圈子沸腾,不正说明大家对真正破圈产品的渴望有多强烈吗?

游戏:两条截然不同的进化路径

最近见了一批游戏团队,发现这个赛道正在发生有趣的分化。一边是"披着Web3外衣"的Web2.5游戏,画质玩法直逼3A大作;另一边则是充满理想主义的全链游戏,虽然现在还略显粗糙。

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:现在游戏团队的配置往往是"3个前腾讯/网易大佬+1个加密货币OG"。前几天还碰到个传奇制作人,他跟我说:"在Web2我已经做到头了,Web3才有重新定义游戏规则的机会。"

说实话,看着这些曾经创造过爆款的大佬们all in Web3,我更加确信游戏将会是下一个引爆点。

ZK技术:超越扩容的无限可能

ZK现在给我的感觉,就像2015年时的智能合约 - 大家都知道它很重要,但具体怎么落地还在摸索。不过最近涌现的协处理器概念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

我特别喜欢Celer团队的那个比喻:这相当于给智能合约装上了Dune Analytics的能力。想象一下,以后开发者可以像用Google BigQuery那样调用区块链数据,这能解锁多少创新啊!

写在最后:为什么我依然充满希望

虽然市场确实很冷,但我看到的却是:最聪明的人正在涌入这个行业。前几天看一个项目,团队里清一色的哈佛MIT,还有从谷歌、高盛跳槽过来的。这让我想起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2002年 - 当时留下来的,后来都成了改变世界的人。

所以别太在意短期的波动。在这个行业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。保持耐心,继续建设,该来的总会来。

(责任编辑:布局)

推荐文章
  • 莱特币投资者的牛市期待:理性分析未来增长潜力

    莱特币投资者的牛市期待:理性分析未来增长潜力 在加密货币的历史长河中,莱特币就像一位低调但实力雄厚的老将。它与比特币这对"金银搭档"已经共同走过了十余个年头,经历过无数次市场风暴的洗礼。作为一个历经考验的去中心化网络,莱特币确实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多元化选择。惊人的价格预测:梦想还是现实?最近在X平台上,分析师Shan Belew抛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预测:2025年莱特币价格可能在3,301美元到116,169美元之间波动。说实话,我刚看... ...[详细]
  • 当投资大佬找上门:我们如何在加密世界识破骗局

    当投资大佬找上门:我们如何在加密世界识破骗局 说实话,这两年我们团队见证了一家创业公司的成长奇迹 - 两年时间,2000万美元营收,完全靠自力更生。直到最近他们才开始接触风投,我作为顾问全程参与了这个过程。在加密行业摸爬滚打多年,我想分享一个惊心动魄的"投资骗局"经历。一场精心设计的投资骗局记得那天,邮箱里突然出现一封来自"YZi Labs"(号称币安旗下风投)的邮件。联系人自称Dana H,LinkedIn资料看起来很专业,说是对项目很感兴... ...[详细]
  • 币圈老司机带你看看8月9日下午的行情走势

    币圈老司机带你看看8月9日下午的行情走势 今天这个市场啊,真是让人捉摸不透。作为一名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几个主流币种的观察。说实话,现在的行情就像过山车一样刺激,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甩下车。比特币:市场风向标怎么走?BTC这个老大哥啊,最近表现得有点"扭捏"。从K线图上看,目前处于一个关键的支撑位附近,就像在悬崖边跳舞一样。我注意到MACD指标开始出现金叉迹象,这让我想起去年7月份那波行情启动前的模样。不过说实话... ...[详细]
  • 以太坊狂飙:Vitalik重返富豪榜,ETF助推下暗藏哪些风险?

    以太坊狂飙:Vitalik重返富豪榜,ETF助推下暗藏哪些风险? 嘿,各位币圈老铁们!这段时间以太坊的行情真是让人热血沸腾,价格像脱缰野马一样直奔4400美元而去。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不得不感慨:这波行情来得既猛又快!记得上次看到这么疯狂的时候,还是2021年那轮大牛市呢。V神重返亿万富豪俱乐部说起以太坊,就不得不提咱们的"V神"Vitalik Buterin。这小子又悄悄回到亿万富豪行列了,钱包里躺着24万枚ETH,市值超过10亿美元。我翻看... ...[详细]
  • 以太坊价格即将上演过山车行情?资深交易员深度剖析

    以太坊价格即将上演过山车行情?资深交易员深度剖析 作为一名在加密货币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不得不说近期的以太坊走势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要精彩。记得就在今年6月14日那会儿,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的消息一出,以太坊就像被注入了强心剂,短短一周内从1600美元附近一路狂飙至1900美元,这个17%的涨幅让不少观望的投资者直拍大腿。而到了7月25日那次加息,虽然幅度只有0.25%,但市场似乎早就消化了这个预期。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办公室里新来的交易员小王紧张... ...[详细]
  • 加密市场风云再起:比特币剑指12万,XRP、SOL谁能笑到最后?

    加密市场风云再起:比特币剑指12万,XRP、SOL谁能笑到最后? 最近加密市场真是热闹非凡,比特币稳稳站在11.4万美元上方,就像个倔强的战士死守阵地。每次回调到50日均线附近就又被买盘托起,这让我想起去年牛市时的场景。伦敦那家叫Satsuma的公司融了2.18亿美元,还是用比特币计价,机构们抢着认购简直跟不要钱似的。Pantera Capital和Kraken这些老牌玩家都来捧场,看来大资金们是铁了心要推高市场。技术面暗藏玄机从图形上看,比特币正在构筑一个漂亮... ...[详细]
  • 美联储真要放水?数字货币本周操作指南出炉!

    美联储真要放水?数字货币本周操作指南出炉! 这两天的市场简直就像过山车,美股先是来了个"两连跳",转眼间又强势反弹。说实话,作为经历过无数个牛熊周期的老韭菜,我都觉得这行情太刺激了。市场情绪的转变主要源于特朗普可能即将重新入主美联储,投资者已经开始下注今年会有4次降息。市场最新动态昨晚的数据让人看得心惊肉跳:24小时内竟然有8万多投资者爆仓,总金额超过2亿美元!这其中空头损失尤其惨重,达到了1.42亿美元。这再次印证了我多年的投资心得——在... ...[详细]
  • 以太坊蓄势待发:4000美元大关近在眼前?

    以太坊蓄势待发:4000美元大关近在眼前? 最近以太坊的表现真是让人眼前一亮!记得上周我还和朋友讨论ETH会不会跌破3500美元,没想到这么快就在3650美元附近站稳脚跟,开始了一轮让人振奋的反弹。ETH强势反弹背后说实话,这次ETH的走势有点出乎我的意料。它不仅快速突破了3750美元的关键阻力位,还一路高歌猛进,直接把3800美元踩在了脚下。现在ETH稳稳站在3800美元上方,100小时均线也已经形成强支撑。更令人兴奋的是,在Kraken... ...[详细]
  • Token 2049现场实录:区块链大佬们都在聊什么?

    Token 2049现场实录:区块链大佬们都在聊什么? 九月中旬的新加坡金沙会展中心热闹非凡,Token 2049大会如期而至。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区块链盛会,今年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领袖、投资人和开发者。我在现场最大的感受是:虽然市场还很冷,但从业者的热情丝毫未减。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精彩的现场见闻。9月14日:行业巨头的野心与烦恼Worldcoin的Sam Altman一出场就引发全场关注。这位OpenAI的创始人谈起他们的"虹膜扫描仪"时,语气... ...[详细]
  • 企业区块链迷局:当巨头们执意自建高速公路,真的走得通吗?

    企业区块链迷局:当巨头们执意自建高速公路,真的走得通吗? 说实话,每次看到科技巨头宣布要自建区块链的消息,我都不禁想起自己那个"智能"到令人发指的家。记得三年前,我兴奋地买了一套飞利浦Hue智能灯,手指轻轻一滑就能调节灯光,感觉简直像是生活在科幻电影里。但随后发生的事情,完美诠释了什么叫"好心办坏事"。当我把Nest恒温器、Ring门铃、Apple HomeKit和三星SmartThings一个个搬回家后,才发现自己掉进了"科技陷阱"——每个设备都需要单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