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修历史老师这门投资好的课是最
投资这门必修课:历史是最好的老师
段永平在《投资问答录》里那句"能从他人经历中学习的人都是人才",我越想越觉得有道理。说实话,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算不上什么投资天才,但至少可以当个好学生——把历史这本活教材读透。以前我总爱跟朋友们推荐《大空头》这部电影,它把2008年金融危机拍得入木三分。不过说实话,对很多年轻投资者来说,那场危机就像教科书里的案例,总觉得隔着一层纱。
但眼下正在发生的中国房地产危机就完全不同了,这可是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的"现场教学"。说实话,在读到《价值投资经典战例之中国恒大》这本书前,我还自诩对房地产泡沫了解不少。可翻开书才发现,那些真实细节带来的震撼完全超出想象。
那些年我们信过的"神话"
书里有段2019年的对话特别耐人寻味。当被问到"中国房价是不是太高了",作者的原话是:"存在即合理,真要贵得离谱,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买得起?"这话现在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讽刺?更有意思的是,当时普遍认为政府绝不会让房价崩盘,因为这等于"经济自杀"。
还记得瑞信那位陶冬分析师2017年的演讲吗?他说中国房地产总价值已经达到GDP的250%,这个数字把日本泡沫时期(200%)和美国次贷危机时(170%)都甩在身后。但吊诡的是,明明数据已经亮红灯,大家还是选择相信"这次不一样"。
泡沫破灭时,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
最打脸的莫过于当时对开发商破产风险的判断。书中信誓旦旦地说地产行业门槛低,"破产跑路只是少数"。可现在我们眼睁睁看着连万科这样的巨头都摇摇欲坠。这让我想起《大空头》里那个场景:所有人都知道次贷有问题,但就是停不下来。
说真的,每次翻看这些"过时"的分析,都像在照一面魔镜。那些当年看似合理的推论,如今全都成了黑色幽默。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:为什么明摆着的常识,在当时就是没人信?
规律或许会迟到,但从不缺席
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给所有投资者上了血淋淋的一课:无论包装得多漂亮的泡沫,最终都逃不过地心引力。但更可怕的是,我们似乎总在重复同样的错误。就像马克吐温说的,历史不会重演,但总会惊人地相似。
放眼望去,类似的疯狂在其他领域是不是也在上演?那些被捧上天的热门赛道,会不会是下一个等待破灭的泡沫?作为投资者,我们真该好好想想:当下一次狂欢来临时,是要随波逐流,还是冷静地翻开历史这本教科书?
(责任编辑:新闻)
-
最近在加密圈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玩起了以太坊囤币游戏。短短两个月时间,这批"ETH大户"就已经悄悄囤了220万枚ETH,占到整个以太坊供应量的1.8%。这个数字看着可能不起眼,但背后的影响可大了去了。还记得当年Michael Saylor带着MicroStrategy在比特币市场买买买的盛况吗?现在同样的剧本正在以太坊上演。从Bitmine Immersion Techno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区块链圈子里热闹非凡,各大公链都在摩拳擦掌搞"军备竞赛",活像一群武林高手在华山论剑。作为一名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明显感觉到这一轮升级潮背后暗藏着不少门道。比特币:守旧派与改革派的角力比特币社区最近因为CTV+CSFS这两个提案吵得不可开交,让我想起2017年那次旷日持久的扩容之争。CTV说白了就是要给比特币装上"自动付款"功能,CSFS则是想让签名验证更加灵活。这俩提案看似技术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比特币的市场份额从5月的65%悄悄滑落到了8月的59%,这可不是什么小数字。作为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敏锐地嗅到了资金轮动的气息——大饼的"王者光环"正在减弱,山寨币们似乎要迎来属于自己的舞台了。市场信号令人玩味虽然山寨币整体市值已经从7月初的"地下室"爬升了50%多,但CoinMarketCap那个知名的"山寨季指数"还在40左右徘徊。要知道,历史上真正的山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当我看到曹操出行和胜利证券这波合作时,第一反应是"这年头连打车都能上链了?"。但仔细琢磨后才发现,这可不是简单的营销噱头,而是出行行业一次极具想象力的金融创新尝试。作为国内最早布局Robotaxi的出行平台之一,曹操出行这次要做的,是把动辄几十万一台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变成"会生钱的数字资产"。想想看,那些停在充电站里的Robotaxi,要是能像股票一样被分割成数字份额,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参与分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去中心化存储赛道的观察者,我对Bluzelle这个"老男孩"项目一直保持着特别的关注。说实话,这个2014年就诞生的项目在区块链行业绝对算得上是"老兵"了,但它的发展轨迹却让人既期待又有些遗憾。项目定位与发展历程Bluzelle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"数据房东"市场。想象一下Airbnb的模式,只不过这里出租的不是房子,而是存储空间。数据提供者通过共享存储资源获得BLZ代币奖励,而... ...[详细]
-
昨天OKB的表现简直让人目瞪口呆!就像坐了火箭一样,价格从47美元一路飙到141美元,涨幅超过180%。作为一名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很少见到这样剧烈的单日波动。这一切都源于OKX放出的一记重拳:一次性销毁6500万枚OKB,将总供应量永久锁定在2100万枚。销毁背后的"瘦身计划"说起这次销毁,不禁让我想起去年底的HT销毁事件。但OKX这次玩得更大,直接把代币总量砍到了和比特币相同的210... ...[详细]
-
各位投资老铁们好!最近家里有点私事耽误更新了,实在不好意思。从今天开始咱们又回归正常节奏了。先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投资这事谁也不能打包票,大家操作时一定要量力而行。下面这些分析都是我的个人见解,就当是朋友间的闲聊,千万别当成投资建议啊。市场热点速览最近市场可热闹了:美国那边比特币ETF连续四天净流入9.51亿美金,这可不是小数目;澳新银行预测新西兰可能要接着降息;摩根大通那帮分析师又在危言耸听,说美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就在普通人还在争论比特币靠不靠谱的时候,那些精明的机构玩家已经悄咪咪地展开了一场"数字黄金"争夺战。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比特币都快被大企业买断货了!这让我想起2017年那波牛市,当时散户疯狂入场,而这次的主角完全是机构大佬们。企业囤币狂潮:比我们想象的更疯狂你知道吗?现在上市公司手里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已经超过140万枚了。这个数字可能比较抽象,换个说法:... ...[详细]
-
从草根到生态:Canto Network如何用免费重塑DeFi未来
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听说Canto要迁移到Polygon的时候,第一反应是"又来个凑热闹的"。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,这个9月19日官宣的合作,背后藏着太多有意思的故事。一、当理想主义者遇上技术革新记得去年参加一个线下meetup时,有位开发者跟我说:"现在的DeFi就像高级会员制俱乐部,门槛高得离谱。"这句话让我想起了Canto一直在做的事——他们像个固执的街头艺人,坚持在区块链世界里搭建免费的公共舞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最近金融市场的变化快得让我这个老金融人都有些应接不暇。还记得7月底那一周吗?简直是市场情绪的过山车。美联储刚刚强硬表态要坚持高利率政策,紧接着非农数据就给了所有人一个"惊喜"——或者说是惊吓更贴切。美联储的"变脸"艺术我至今还记得7月FOMC会议后市场的反应。鲍威尔那副"利率还要维持高位"的表情,让不少交易员连夜修改策略。果然,10年期美债收益率应声突破4.2%,美元指数重回100上方,黄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