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L析真正突围道深度解2赛谁能
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从业者,我不得不承认比特币的Layer2生态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期。但说实话,看着满大街号称"正统"的BTC Layer2项目,作为一个经历过数轮牛熊的老韭菜,我特别想和大家聊聊什么样的BTC Layer2才能真正落地开花。
BTC Layer2的本质是什么?
说到BTC Layer2,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玩意儿特别高大上。其实说白了,就跟以太坊的Layer2一个道理——就是在不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,让比特币也能玩转各种智能合约应用。换句话说,就是给比特币装上"涡轮增压器"。
记得去年我在香港参加区块链峰会时,和一个技术大牛聊到这个问题。他用了个特别形象的比喻:"比特币现在就像个只会用算盘算账的老会计,Layer2就是给他配了台高性能电脑,让他也能处理复杂的金融业务。"
不过这里要划重点了:一个靠谱的BTC Layer2必须具备两个核心能力:一是能安全地把比特币从主网"搬"到Layer2,二是能在上面搭建各种应用场景。
成功Layer2的三大黄金法则
根据我这几年观察行业发展得出的经验,一个能成事的BTC Layer2至少要满足这三个条件:
1. 去中心化跨链:资产安全的生命线
去年FTX暴雷的事还历历在目吧?中心化托管有多危险不用我多说了。真正的BTC Layer2必须实现去中心化跨链。在2021年Taproot升级前,这事确实很难,那时候的"BTC Layer2"基本都是披着羊皮的狼——要么是多签托管,要么是项目方兜底。
现在好了,借助Schnorr签名和Musig2这些新技术,真正去中心化的跨链方案终于成为可能。这就好比给比特币装了防盗门,资产安全总算有保障了。
2. 社区共识:不能光喊口号
我发现很多项目特别喜欢标榜自己是"比特币正统"。但现实很骨感——如果连Gas费都不用BTC支付,那跟新建个公链有什么区别?以太坊的Layer2为啥能成功?人家可是实打实地用ETH当Gas。
去年有个项目方来找我咨询,张口闭口BTC Layer2,结果一问才知道他们的Gas用的是自家代币。我当时就笑了:"兄弟,你这叫山寨链,不叫Layer2。"
3. 开发者友好:生态繁荣的基础
说到这个我就来气。有些项目为了标新立异,非要用些小众开发语言,这不是自断生路吗?现在区块链开发者80%都是玩EVM的,你非要搞特殊,谁陪你玩?
我认识的一个开发团队就吃过这个亏,花三个月学了某个BTC Layer2的特有语言,结果发现生态里连个像样的开发文档都没有,最后只能含泪放弃。
主流项目大PK
现在让我们看看市面上这些项目到底几斤几两:
Stacks:老牌玩家的困境
这项目2018年就上线了,但发展一直不温不火。主要原因有三个:跨链还是中心化的、用STX当Gas、开发语言太另类。5年时间TVL才2500万美金,这成绩单确实不太好看。
闪电网络:支付专精的优等生
这是最"根正苗红"的比特币Layer2,专注于小额支付。但它有个致命伤——不支持智能合约。就好比给你配了台顶配电脑,结果只能用来打字。
BEVM:务实派的新选择
这个项目比较有意思,它做了三件对的事:用Musig2实现去中心化跨链、用BTC当Gas、完全兼容EVM。虽然会被"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者"喷不够"正统",但人家至少能让开发者快速上手。
上周我试用了一下他们的测试网,体验确实不错。在MetaMask里就能直接操作,DEX、借贷这些DeFi应用一应俱全。这种接地气的做法,说不定真能杀出重围。
写在最后
说实话,现在BTC Layer2赛道就像春秋战国时代,群雄并起。但历史告诉我们,最后能一统天下的,往往不是最标榜"正统"的,而是最能解决问题的。
我个人看好那些兼顾去中心化、社区共识和开发者体验的项目。毕竟在这个行业混久了就会明白:技术再酷炫,不能落地都是空谈;口号再响亮,没人用就是摆设。
至于最后谁能胜出?让子弹再飞一会吧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谁能真正解决比特币的扩展性问题,谁就能在下一轮牛市中占据先机。
(责任编辑:查询)
-
作为从业多年的刑事律师,每当接到家属慌乱无措的电话时,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煎熬。亲人突然被拘留,面对陌生的司法程序,家属们常常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求助。网络时代虽然能轻易找到律师,但怎么判断这个律师是否真能帮上忙?这确实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。案件缘起:一通焦虑的求助电话记得那天下午,助理转接进来一个年轻人。他的声音透着疲惫:"邵律师,我哥哥因为'比特币'的事被抓了,家里已经请了两位律师,可我们还是不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复盘自己的投资经历时,突然意识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:真正决定我们投资成败的往往就是那么几次关键战役。想想巴老那句话就很有道理 - 如果把巴菲特职业生涯中最赚钱的三笔交易去掉,他的投资业绩简直平庸得可怜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第一次接触以太坊时的犹豫,现在想想当初错过的那波行情,肠子都悔青了。破除投资迷思:为什么"龙头效应"总在打脸?发现很多朋友有个奇怪的投资逻辑:一边喊着"买就买龙头",一边又嫌... ...[详细]
-
创业教父Paul Graham的另类思考:为什么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成功?
前几天看到Paul Graham的新文章,这位Y Combinator创始人果然又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洞见。他提出的"超线性回报"概念,彻底颠覆了我们传统的"一分耕耘一分收获"的认知。线性思维:一个美丽的谎言记得小时候老师总说:"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"。这种线性思维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根深蒂固,但现实世界却残酷得多。Paul犀利地指出,如果你的产品只是比竞争对手好一点点,结果往往不是多获得一点市场份额... ...[详细]
-
作为在加密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每次听到"团队在做事"这句话都会会心一笑。这可能是加密世界最经典的段子之一了——熊市里被套牢时的心理安慰剂,牛市里期待暴涨的定心丸。但说真的,团队开发进度和币价到底有多大关系?今天我们就用10年的市场数据来撕开这个行业迷思。市场的轮回:三个关键周期深度解析记得2017年那波ICO狂潮吗?当时随便一个白皮书就能圈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我们重点研究了2018年以... ...[详细]
-
昨天的行情走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,就像个善变的恋人,给你点甜头又马上翻脸。我们预判到了回撤,但没想到市场这么"戏精",反抽力度比想象中弱了不少。这年头行情就像在演谍战剧,1640附近那个阻力位就是个典型例子,明明看着要突破却又突然掉头向下。市场就像个老狐狸说真的,最近这市场太狡猾了。记得前一天1630那个位置吗?简直是个完美的陷阱。当时很多人看到反弹就急着追,结果呢?我们选择先观察,等欧盘破低确认趋... ...[详细]
-
天演药业重磅披露:抗CTLA-4安全抗体ADG126最新临床数据即将亮相
医学界的朋友们注意了!天演药业即将在国际舞台上带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。在11月初的美国癌症免疫治疗学会年会上,这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创新药企(股票代码:ADAG)将以海报形式披露其拳头产品ADG126的最新研究进展。一针见血的临床发现说实话,做肿瘤免疫治疗的都知道,CTLA-4靶点就像个难啃的硬骨头。但天演药业的SAFEbody®技术平台这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。他们的ADG126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有个事儿挺有意思,以太坊基金会在Uniswap上做交易时被人"三明治"了,9000多美元就这么打了水漂。这事儿让我想起菜市场砍价被小贩左右夹击的场景,只不过在区块链世界里,这种"宰客"手法要高科技得多。MEV比我们想象的更疯狂说实话,MEV这个词在圈里人都听腻了,但真正了解它威力的人可能并不多。我和EigenPhi的Mars聊完后,感觉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——MEV不仅无处不在,而且进化速度堪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个长期跟踪区块链行业的老兵,我不得不说卡尔达诺(ADA)这个项目总是给我一种"学霸做区块链"的既视感。说实话,第一次听说它是由一群学者和工程师用Haskell这种高冷编程语言打造时,我就觉得这很"卡尔达诺"——严谨得像个实验室产品,但市场表现却总像是慢半拍。光环之下的隐忧记得去年和朋友聊起ADA时,我们还开玩笑说它是"区块链界的特斯拉"——创始人霍斯金森的魅力光环太强,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产... ...[详细]
-
凌晨的市场真是让人捏了把冷汗,行情突然来了个"深蹲",不过好在最终守住了关键防线。说实话,每次看到这种剧烈波动,我都会想起去年那场暴跌,那时候多少人因为没设止损而损失惨重。从技术面来看,比特币在34250美元附近形成了坚实的支撑,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拳击手,在78.6%的黄金分割线处稳稳站住了脚跟。而以太坊则像个灵巧的体操运动员,在38.2%的位置完成了漂亮的支撑动作。我特别喜欢观察这些关键点位的攻... ...[详细]
-
ZK Rollup赛道迎来重磅选手:Scroll主网上线引爆市场热情
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领域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以太坊的拥堵问题真是太让人头疼了。记得去年NFT热潮时,一笔简单的转账手续费能高达上百美元,这简直就是在劝退普通用户。但好在,我们终于等来了Layer 2这个"救星"。为什么我们需要Layer 2?想象一下,以太坊主网就像是一条高速公路,而Layer 1就是这条路上的收费站。当车流量太大时,堵车自然在所难免。而Layer 2就像是在高速路旁边修建的快速... ...[详细]